第72章 上班第一天
  三兄弟闹了半宿,等想起睡觉时,天也基本上算是亮了。
  孙少平跟晓霞出发去黄原,一起去参加故事调讲,路上正好睡觉;孙少安出来了几天,既然县上的事结束,也就回去了村里,路上不耽误打瞌睡。
  只有孙少杰。
  想着干脆偷懒一天,却又被姓贺的女子要来的消息搞得心浮气躁,窑里转了几圈后,索性上班。
  逛了差不多半年之后,他终于想起要上班了。李建国见到他后,竟难得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贸易经理部,其实就是供销社。
  只不过他是县级联合社,更多的承担了负责组织、协调基层供销社去安排生产、统购、销售等工作。
  可以理解为,它是供销社县级最高管理机构。
  这位连接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镇、生产与消费,网点遍布全国,覆盖八亿农民生活圈的“包大人”,从出生开始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人敢嫌弃过。
  包大人一手买一手卖,大到猪牛羊收购,小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包括村里人点灯的煤油,就没有他不管的。
  一向牛气得很!
  各行各业的人,无论你是谁,做什么工作,在供销社销售员面前,也得排队吃柠檬。说排喧你几句就排喧你几句,都得小心陪着,乖乖听着。
  即使像石圪节那样的农村,供销社门市部、大队商店等贸易经理部的下属单位,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这时的人们,除了蹲墙根儿,就是去供销社聚堆儿,没钱买东西,聊聊天,过过眼瘾,放松一下也是好的。
  要不双水村咋有个“闲话中心”哩。
  但像孙少杰这般,不但嫌弃,还嫌弃到,都报到几个月了,还不上班的程度,他作为大领导,都上门去催了,竟还敢拖拖拉拉的,自打有了供销社那年开始,二十多年来,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但不管怎说,他终于还是来了。
  这李建国的心啊,差点崩塌。
  感动的。
  “少杰啊,你终于来了,快,到俄办公室,咱聊聊……”
  李建国原本是想坑孙少杰一回的。
  可自徐治功来过那次后,他就改变了主意。不但不能坑,还得供着。
  一个批发站,靠路吃路,竟别出心裁的通过司机展开了区外贸易。
  因为原西县过于贫穷而造成的供销社内销不足问题,有可能就这么被解决了。虽然有些投机嫌疑。
  一个青贮,很有可能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供销社肉类采购不足问题。
  从县里的反应看,这竟还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作用,带动全县农业、工业发展才是其最大用途。
  而听老领导张主任的说法,促进工业建设理论突破,才是它最大的贡献,也是原西县领导集体的最大利益收获。
  更难得的是,两个主意还能相互加成,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至于事情的可行性,大家心里都有杆称,自然都有自己的判断。
  很快就有了进一步佐证。
  仅三天时间,揉丝机就成功了。
  张主任已经说了。
  冯世宽联系了黄原的苗凯主任,反馈说揉丝机很有前景,就算不做青贮,仅凭这机器,原西县就赚翻了。
  有了揉丝机的成功,让大家对青贮就更为期待起来。
  现在,农机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揉丝机。没想到,技术大拿老牛竟还看不上,听说正带人秘密研究甚微耕机,说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而那竟也是这小子主意。
  昨天县领导们去农机厂,他就跟在后面陪同,那句“解放思想”,大家可是都是听得真真儿的。
  微耕机,一听就是为山山卯卯准备的。李建国很是期待。
  因为它属于农资的范畴,归他贸易经理部统筹销售。若是成功,不论外销,还是原西县供应,都是贸易经理部的成绩,都能增加销售额。
  跟揉丝机一样,都是拳头产品。
  就销售额贡献方面,他们可是远比几只羊给力多了。
  要知道,这年头,包括以后的许多年,工业品相比农业品,贵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一双胶鞋能换一大坨粮食,就连孩子写字的小作业本,都值两个鸡蛋呢。
  对于这点,有一个很有个性、很写实的称谓,虽仅三个字,可是却血腥得很。
  “农机厂加班加点,有没有累着你?怎也不歇上一两天再来?”
  “张主任说,动脑子的活儿需要自由,要不要再给你放几天假?放心,供销科那几瓣烂蒜,俄都给你盯着呢。”
  “还有啊,原先那几个月,都给你算出公差,待会儿你去财务科,找李会计领了前几个月的工资和差旅费……”
  一进屋,李建国就说个没完。
  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让孙少杰有些受宠若惊。尤其这最后的安排,简直是鬼哭神嚎,石破天惊。
  “这……不好吧。”
  孙少杰有些经不住了,以他的厚脸皮,都禁不住有些发红。
  “怎不好?”
  李建国一副正义使者模样。
  “刚报到就冒雪出差,连家都没回一趟。考察数月,总结了青贮法,拿出了揉丝机,搞出了区外贸易……
  哪件不是对咱供销社、对咱原西县都有大贡献的事?就办公司里这些人,都快退休了,类似这样事情,可曾干成过一件?
  一个都没有!
  所以,都是你该得的。
  全落实了,不但咱们单位,全县都要感谢你哩。做事拿工资,天经地义。
  再说了,这仅是单位的一点心意,跟你的贡献比,微不足道。”
  自己有这么厉害?
  孙少杰有些怀疑。
  但……好吧,既然这么有道理,那就却之不恭了。那可是钱,再多也不嫌多。
  孙少杰算是听明白了。
  他拿了工资,贸易经理部才好把这些功劳往单位身上揽,才好参与分配。
  事关大家福利,他真的不好推辞。
  如此一想,果然就心安理得许多。
  人啊……
  “接下来,你就随便转转,单位和各方面都去看看,尤其石圪节的那个批发站,可以重点关注。”
  “嗯,一定,俄会去盯着的。”
  “也不用太急,看着他们不出错就是了。还有,再有一个来月,差不多就要收秋,青贮窖不要忘了加紧建设。
  这第一批,重点是成功完成青贮饲料发酵,不在于多少。
  费用方面不用担心,随后,单位就会派专人,去你们村里接洽。反正那些羊最后也是单位收购,算是定金好了。”
  这就太给力了。
  倒不是那些钱,关键是名分。
  有了供销社参与,那就是公事,不是双水村单方面搞资产阶级。
  这一点,在这个时间,那可就太重要了。挣不挣钱的不要紧,关键是不能落人口实。
  “这一点,俄得感谢领导。发自内心的感谢。”孙少杰诚恳表态。
  李建国很高兴。
  送人情的前提,是对方得认为那是人情,对他有用,否则白送。
  孙少杰是真的感谢。
  从那小院,到这次定金,来自领导的关怀,那真不是盖的。真心实意。
  随后,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的功夫,李建国给他说了贸易经理部的单位背景和整体状况,并且专门领着少杰,去了各主要科室认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变相撑腰。
  “部门的事不用急,反正多少年了都是这样,把精力陷进去不好。太不划算。若是时间宽裕,单位的事情倒是可以想上一想,看怎么才能在生产、收购、销售等方面突破一下……”
  带着领导期许,孙少杰领了前几个月的工资和公差费用,给部门里的人碰了个面,就离开了单位。
  连李主任特意安排的接风宴都没有参加。因为田主任有请,只好延期。
  孙少杰上班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陪领导说了半晌话,去各科室认了门,然后领了几个月的工资,补领了公差费用……
  就是如此的平淡无奇。
  田福军找少杰,是想他陪自己和冯主任去一趟黄原。因为地区行署的苗书记听了冯世宽的电话汇报,很感兴趣。
  电话里说不太详细,苗书记想听具体的。领导有要求,作为头号亲信,冯世宽自然要当面汇报。
  带上田福军和张有智,是因为他们一个分管农业,一个分管工商,都是具体负责人,要直接参与。
  而带上孙少杰,是为了方便垂询,但更多的,却是提携后进。
  同时,这也是田主任跟冯世宽关系缓和的标志性事件。
  否则,苗凯那里,田福军毛都摸不着一根,更不用说明显是他马仔的孙少杰了。
  在孙少杰离开单位的同时,李建国也接到了另一个婆婆——地区总社主任商全的电话,要他去黄原汇报工作。
  于是乎,贸易经理部的李主任和他的兵,分两条渠道,再次在黄原汇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