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解释过后,观众倒是没继续喧哗,毕竟是电影节嘛,包容性还是挺强的。
  结果没到半个小时,观众就走得差不多了。
  因为电影真的难看,廖东比在《我就是演员》录制现场还要如坐针毡,是真的难熬。
  杨帆比那群第六代先锋多了,至少第六代只是放慢电影节奏,像杨帆这样直接慢速播放的廖东还真没见过。
  电影是每秒24帧的艺术,不是12帧的……
  比起慢速,让人更不能接受的是旁白。
  廖东一直觉得,靠旁白讲故事的电影都不能算是电影,用旁白将画面里的内容复述一遍就更扯淡了,观众没眼睛吗?
  然后廖东又在电影里面看到了大量的致敬,什么《美少年之恋》《游园惊梦》《流金岁月》《玫瑰的故事》《意乱情迷》《春光乍泄》……
  那这电影还有什么值得看的?
  哦,还有装逼。
  其实整部电影就是导演装了个逼,然后加点迎合西方的政治梗,评委说不定会很喜欢,但是想拿大奖一点戏都没有。
  廖东对这样的导演一向很不齿,在坚持了四十分钟以后,他也败退了,带着热巴提前溜了。
  没想到廖东还在门口遇到了同样提前溜号的记者,还是中国记者,他们看见廖东以后也顾不上打哈欠了,双眼冒着光围了过来。
  “廖东,你也受不了是吗?你怎么评价这部电影?”
  廖东暗叫晦气,可还是强行稳住心神,“呃……很大胆,很形式主义,我不是看不下去了,而是有事,我还有个专访,告辞了。”
  廖东第一次有落荒而逃的感觉,要不是在意大利,他肯定开喷了,什么垃圾电影。
  不过廖东确实有个专访,是《银幕》约的,人家就专业得多了,问的都是有关《小丑》的问题,也大多在点子上,廖东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顺便宣告了自己对影帝的渴望。
  这是必须的,参加国外电影节,就要把中国人的谦逊丢掉,公开表示自己要拿奖,廖东自然不会犯低级错误。
  随着电影节的深入,《小丑》的热度也越来越高,高到在国内还没看过电影的dc粉丝都开喷的地步。
  他们一致认为廖东演小丑是自讨苦吃,肯定比不上希斯·莱杰,还有人认为廖东的出现会打破dc的调性,毕竟他是个亚裔。
  调性你妹啊?
  要是廖东把迪士尼和华纳这几年一直邀请他演超级英雄的消息放出去,估计能把这帮国内的超级英雄粉丝脸都打肿了。
  廖东真是看不懂国内那群漫威和dc粉丝,喷人用的都是人家用过的词,美国的dc粉丝早就喷过廖东了。
  不过在《小丑》上映之后,很多粉丝的风向就变了,甚至有在威尼斯看过《小丑》的粉丝呼吁华纳赶紧和廖东签长约,他们想看《小丑2》,也想在其他dc电影里面看到廖东的身影,这才是他们喜欢的小丑。
  美国粉丝也挺双标的……
  事实上,华纳确实联系过廖东,想要和他签订《小丑2》的合约。他们想法很简单,看粉丝的反应,《小丑》有可能爆,他们想要趁着电影没爆,便宜点签下廖东。
  不就是2000万美金吗?不要票房分成就行。
  廖东又不是傻子,他知道《小丑》的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金,到时候华纳肯定不敢换人,廖东就占据了谈判主动性,他想要票房分成。
  《小丑》在威尼斯也非常火爆,这里指的不是票房和观影人数,而是影评人的评分。
  电影节第二天开始,场刊就出了,《小丑》连续四天拿了场刊第一。
  威尼斯场刊稍微特殊一点,影评人可以打半颗星,而且分为意大利评委和国际评委两个部分,然后再综合到一起按照权重打分。
  廖东也不知道怎么算的,反正《小丑》的评分最高,高达4.15分。
  有超过半数的影评人给了4.5星以上,只有一位影评人给了3星,3.5星的也只有两人。
  还有两个人没评分,这个倒是正常,有喜欢装逼的导演,就有喜欢装逼的影评人,为了热度,他们什么事干不出来?
  《继园台七号》不负众望,排名倒数第五,评分只有2.44,仅比最差的捷克电影《被涂污的鸟》高了0.18分。
  只有一位影评人给了《继园台七号》五星,剩下的几乎是一水的两星,电影真的不好看……
  《兰心大剧院》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45分,只比《继园台七号》高了0.01分。
  《兰心大剧院》也是戏中戏,也是娄叶标配晃到让人想要呕吐的镜头,也是故事讲不明白,全靠观众脑补……
  反正廖东是真的欣赏不来,他真搞不懂,为什么文艺片就不能把故事讲明白呢?
  娄叶以前不是也拍过谍战电影《紫蝴蝶》吗?当时故事讲得不是挺明白吗?怎么到了《兰心大剧院》就剩下演员叼着烟装逼了呢?
  哦对了,还有黑白影像。
  其实小资文艺青年还是挺吃这一套的,可惜影评人不吃这套……
  不过也就那么回事吧,场刊的评分看看就行了,要是场刊有用,《燃烧》早就大满贯了。
  对廖东威胁比较大的是卢卡·马里内利,他是《马丁·伊登》的男主角。
  《马丁·伊登》算是一部半传记电影,故事很简单,一个来自底层的穷小子,在上流社会美丽小姐的鼓励下,拼命写作,最终名利双收,步入上流社会。然而他却觉得空虚,然后自杀了。
  有点《泰坦尼克号》的意思,卢卡·马里内利的表演也还不错,他对角色的拿捏和深层次刻画,让原本没什么意思的电影变得多了一些色彩。
  只从演技上来说,廖东和卢卡·马里内利不相上下,而廖东有角色加成,赢面更大一些。
  但是电影节可不能只看演技,因为卢卡·马里内利是意大利人……
  欧洲三大也有地方保护,尤其是意大利电影逐年式微,廖东怕人家突然来个黑幕。
  尤其是《小丑》现在呼声这么高,万一评审团觉得给个金狮,就不用给影帝了怎么办?
  而且《马丁·伊登》这种电影没有踩线,又不涉及歧视,想要泼脏水都找不到切入点。
  廖东有点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