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蹄下征尘漫漫,刀剑啸头颅滚滚。
  钱财、牲畜、女人,能抢的都抢;官吏、士兵、百姓,能杀的全杀,辽军疯狂地发泄着自己的暴脾气。
  君子馆一战,宋军几乎全军覆没,辽军士气大盛。统帅耶律休哥继续南下,接连攻破深州、邢州、德州,破城之后,屠杀官吏、杀人越货。
  宋军各自为战,没有好的撤退计划,也没有好的破敌策略,短时间内组织不起来有效的防御,一败涂地。
  大宋的兵将秒变大“怂”了,大宋的百姓不答应,他们自发地拿起刀叉棍棒,保家护寨,在辽军的铁蹄下,显得那么地苍凉无助。
  得知东线两路大军捷报频传,驻扎在奉圣州的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也有点心动了。作为西线的主帅,不能交个白卷就这样下课了吧,否则,那就真成了对不起太后对不起辽对不起手下三万头獒。宋军山西方面,统军主帅还是潘美,无论东线打得如何火爆,山西方面没有任何发兵的迹象。啥也别说了,干就完了!耶律蒲奴宁等不及了,他决定主动出击。
  任何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战争,都是神经病。
  ◆ 土墱寨大捷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这个世界上,少了哪个人,地球还是照样要转。
  自从杨业在陈家谷战败被俘而死,潘美被太宗连降三级,一直撸到检校太保。降职不降责,继续统领河东驻军。
  给事中张齐贤请缨戍边、代替已故的杨业驻守代州,与并州(今太原)潘美同领河东军马。
  总管山后方面军事的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作为牵制力量,主动发起山西方面的攻势,率军自胡谷出发,一路马不停蹄,直奔代州杀来。
  张齐贤得知辽军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带军来袭,立即遣使约潘美出兵,以图与辽军决一死战,潘美允诺。使者从并州回代州途中,被辽军游骑擒获。张齐贤得知此事,就开始担心潘美出兵日期若被敌军知道,会导致潘美的人马被辽军袭击。
  不久,潘美又派有使臣来报,说潘美离开并州到达柏井时,收到朝廷密诏,东路军败于君子馆,命令并州军队全部不许出战,潘美又折回并州了。太宗不让潘美去救援代州,这是要置代州于死地,而不管不问。
  我们的大汉张齐贤听后,反而转忧为喜,对众人道:“辽军只知道潘美带兵前来,而不知潘美已经撤兵的事,这真是太妙了。”为了不把这个情报泄露给辽人,张齐贤命人把送信的使者锁在了密室里,决定将计就计,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子夜时分,代州西门悄悄出动二百宋兵,每人手拿一杆旗子,肩背一捆干草。这支人马疾如风,徐如林,掠如火,不动如山,动如雷震,难知如阴,迅速穿插到代州城西南三十里开外,举旗列阵,点燃柴草,大造声势。
  辽兵望见火光冲天,旗帜林立,以为并州的援兵赶到了。耶律蒲奴宁十分惊骇,慌忙下令,向北撤退。
  撤退的辽军行至土墱寨(今山西原平崞阳镇土屯寨),只听得一声炮响,早已埋伏在这里的两千宋军,乘势杀出,一支支沾满膏油的火箭,呼啸着射向敌阵。呐喊声响彻山谷,张齐贤指挥大军,冲下山岭,辽军大乱,纷纷落荒而逃。
  张齐贤带兵,追出数十里,俘获北大王蒲奴宁的儿子和帐前舍利,斩首两千多级,获得战马两千匹、车帐、牛羊、武器盔甲不计其数。
  张齐贤先用疑兵吓退辽军,又在土磴砦设下伏兵,出奇制胜,大败辽军,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土墱寨之战”。
  ◆ 代州大捷
  很快耶律蒲奴宁又卷土重来,率军杀到代州城下。
  宋军神卫都指挥使马正率所部列阵南门外,辽军兵马强盛,激战半天,终因寡不敌众,眼看就要命丧敌手。城内的代州副都署卢汉赟怯懦畏惧,不肯出城支援马正。眼看杨业的悲剧又要在马正身上上演,破敌的重担又一次落到代州知州张齐贤的身上。
  无论什么样的灾,什么样的难,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道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轻言放弃。
  山东大汉的血性,让张齐贤毅然地站了出来,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他在城中选了两千厢军,慷慨誓师,要以一当百,与城外辽军殊死一搏,誓死保住代州城。
  城上的守军打开城门,张齐贤一马当先,挥舞长剑,率先冲出。大军从马正的右方,迅速出击。宋军势如下山猛虎,锐不可当。耶律蒲奴宁又怕中了左右夹击,不敢恋战,辽军边打边撤,宋军终于一鼓作气,救出马正,解了代州之围。
  在敌众我寡的危急关头,张齐贤动员厢军,又亲自策划并设计疑军、伏兵,多次击退辽军,稳定了河东局势,避免了宋军的全线崩溃。
  “齐贤之用兵,临敌制胜,变化若神。虽武夫健将,有所不逮。”上奏捷报之时,张齐贤个人没有贪功,而是把功劳归于卢汉赟。卢汉赟竟然恬不知耻,具名奏捷,得到太宗的褒奖。太宗后来得知卢汉赟畏惧,并未出战,大怒,将他和钤辖刘宇,皆罢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代州大捷,大宋军民闻西北捷报,人人振奋。
  烈烈英姿,彪炳雁门,鼓舞后人,前赴后继。大宋神宗朝宰相,三朝老臣张方平不无感慨地说道:“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
  ◆ 文武换秩
  君子馆之战,沧州都部署的李继隆本来与刘廷让约好了,率一万精兵作为后援。由于天气严寒,士兵被冻僵无法使用弓弩,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阻击。李继隆考虑到天气等因素对宋军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结果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损失数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得知沧州都部署李继隆不战自退,太宗大为恼火,急令李继隆赴京,令中书省对其进行调查。“上怒,追继隆赴阙,既而得释。”
  或许太宗认为李继隆为了避免了更多的伤亡,不派援军救援的决策是正确的。在询问李继隆后,不久便将他释放,并未追责。一年后,李继隆加领本州观察使。
  李继隆在后来的唐河之战时,曾自言:“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说明当年君子馆一战,他不是害怕出战,而是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君子馆之战过后,大宋的冲天的豪气和志在必得的胆识,被辽军一扫而空。还好,西北有一个张齐贤,在河北战场,宋军连一个能够挑起大梁军事统帅都没有,太宗再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勇气,大宋君臣将领全都意识到北伐的不可能性。
  君子馆之战成为一道分水岭,从此之后,宋对辽的战争,由主动进攻变成完全防御。
  宋太宗的崇文抑武,让中华民族绵延了千年的尚武精神越来越萧条,让秀才去背弓拉箭,渐渐成为一种无奈之举。
  武将避死,文官雄起。代州两次大捷,张齐贤为天下读书人长了脸,书生腹中不仅有锦绣文章,也装有百万雄兵。太宗觉得文官也可以独当一面,戡定寇乱。
  当邢州、深州、祁州、德州等地相继陷落,辽军纵兵大掠,贝州(今河北清河)知州柳开坐不住了,他上书太宗,要求效死北边,“今契丹未灭,愿陛下赐臣步骑数千,任以河北用兵之地,必能出生入死,为陛下复幽、蓟,虽身没战场,臣之愿也。”
  自唐以来,从节度使到州刺史用的都是武官,武将不够,文官来凑,太宗觉得这没啥不可。
  雍熙四年(987)正月,太宗正是下诏:“文臣中有武略知兵者许换秩。”让懂得军事,自认为能领兵打仗的文臣可以由文官改换为武将,武将也可以改换成文职。
  诏令一出,一些有血性的文官,还有一些仕途不顺的官吏,甚至一些平庸之辈,纷纷上书,要求领兵戍边,保家卫国。一些长久戍边甚至被打怕了的武将,也有理由弃武从文。
  兵精将广、猛将如云是一个政权扞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必备的条件。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知不觉间,大宋竟然到了兵多将寡,一帅难求的地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少犯错误,更易成功。让文官受命出将,无异于让母鸡打鸣,对国家的军事防御和重振军威,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直接导致大宋兵威不振。文官崛起,备受瞩目,习武之风,渐不如前,大宋的军事力量日益衰弱。
  雍熙四年(987)五月,以侍御史郑宣、司门员外郎刘墀、户部员外郎赵载并为如京使(唐置如京使,以武臣为之,正七品,徽宗时更名为武略大夫),左拾遗刘庆为西京作坊使,殿中侍御史柳开为崇仪使、知宁边军。
  不过,读书人当中,也不全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软柿子,也有文武双全的大英雄,比如崇仪使柳开。
  上任伊始,柳开即作《塞上》诗,以壮行色。诗云:“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在他的眼里,好男儿就应该横扫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 哥就是这么狂
  柳开这人很狂,狂到山无棱,海无边,天无际,水无涯。如果说,大宋狂人当中,柳开排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作为官场文坛,文武双全的双料狂人,狂有狂的资本。
  柳开,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盐湖区解州镇)人,大书法家柳公权五世孙。其父柳承翰,在太祖朝任监察御史,因此,柳开是妥妥的官二代。
  柳开幼时聪慧,学文的同时,也练武,不但儒家典籍倒背如流,小小年纪也练就一身好武功,拳脚骑射剑法,都是杠杠的。
  后周显德六年(959),柳开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其父柳承翰在南乐做官,一天夜里,柳开与家人在院中乘凉,有盗贼进来偷盗,众人皆惧,不敢吭声。柳开立即取剑,大吼一声,“小蟊贼,哪里跑!”盗贼吓得翻墙而逃,柳开追上,挥剑就砍,斩掉贼人两个脚趾头。这和《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史大少爷有得一拼。
  十六岁时,开始读韩愈、柳宗元的文章。他喜欢讨论经义,提倡“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反对五代、宋初颓靡的文风。
  柳开自称“师孔子而友孟轲,齐扬雄而肩韩愈”,敢于标榜自己集孔孟等大圣人才华于一身,认为自己可与韩愈比肩,与柳宗元齐名,故名肩愈,字绍元,自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
  “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四方交豪杰,群公走声誉。”柳开崇尚气节,自由豪放,不拘小节,所交结的朋友都是当时的豪俊。与梁周翰、高锡、范杲等人以习尚淳古互相标榜,名噪一时。后又不满韩、柳,认为自己能开辟圣道,改名柳开,字仲涂。
  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的理论成为后来欧阳修诗词文学革新运动的先声。在学问上,柳开是真正的牛人,如果他说一句:“我骄傲!”千百年来,没人敢出来说不。他的大作《河东先生集》,开大宋朴实文风,影响着宋元明清的科举命题,虐了考生近千年。
  这位文武双全的书生,古道热肠,乐善好施,还是个暴脾气。
  柳开家境富裕,好交结朋友,行侠仗义。然而家中叔父主事,柳开需要用钱时,常常得不到满足。户部侍郎赵昌言没做官时,曾到柳开家乡游学,并上门拜访他。柳开见赵昌言囊中羞涩,就请叔父资助赵昌言。叔父道:“这世上没钱人多了,咱家又不是开福利院的,哪里救济过来。”始终不肯出钱。
  柳开大怒,“乃夜构火,烧舍。”一气之下,点起火把,就要烧叔叔家的房子。叔父见状大惊,赶紧摆手示意,让他把火把放下,然后回屋拿出三百缗,让柳开转交给他的朋友赵昌言。从此之后,叔父再也不敢得罪柳家这位小霸王了。这跟《水浒传》中山东呼保义宋江不相上下,为了兄弟,敢杀阎婆惜。
  柳开还富有侠义心肠。
  元代虞裕的《谈撰》记载了柳开年轻时的一件义举,柳开进京赶考,在一处驿馆投宿。夜里听到有女子暗暗啜泣,其声甚婉而哀,天亮后询问原因。女子自称是前任临淮县令之女,其父在任内贪污,因此遭到家中一恶仆要挟,要将她以身相许,恶仆方肯罢休,其父被逼无奈,只得应允。自己心中悲愤,这才忍不住哭泣。柳开向县令追问实情,县令知不能隐瞒,据实以告。
  柳开闻听,肺都要气炸了,道:“天底下哪有恶犬食主的道理?让我见此仆一面,为你除害。”县令让仆人至柳开住处拜见。柳开先让恶仆代买酒果盐梅等物,半夜时又将其唤入房中,怒叱道:“那个胁迫主人嫁女的,就是你吧。”恶仆一怔,连连点头。
  柳开二话没说,“即奋匕首,杀而烹之。”拔出匕首,一刀结果了恶仆性命,随后剁吧剁吧,将其扔入锅中烹煮。这比《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天,柳开将县令及同馆舍友请来,一同饮宴。酒足饭饱之后,柳开起身告辞,县令急忙追出来询问道:“我那仆人一夜未归,不知现在何处?”
  柳开哈哈大笑道:“适共食者乃其肉也。”刚才我们一起吃的就是他的肉。估计这位临淮县令听过此言,当时就应该吓瘫了吧,还不把苦胆给吐出来。
  柳开性情乖张,不走寻常路。
  宋初的科举和唐代一样,不采用糊名制,考官除了阅读试卷外,还会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应试举子为增加及第的机率,多将平日的诗文写成卷轴,送呈名公巨卿,以求推荐,称为“行卷”。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柳开去考举人时,身穿斑斓衣,用独轮车载了上千卷自己所写的文章,想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才学征服主考官,他的此番壮举,着实让众人看得目瞪口呆。然而,让柳开没想到的是,有位叫张景的举子,仅以一纸文章献上,结果考官将张景提拔为优等,名次排在柳开前面,狂甩柳开几条街。自此,“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被人传为趣谈。
  开宝六年(973),二十八岁的柳开,高中进士,初为宋州司寇参军。太宗继位,擢任右赞善大夫、常润二州知州。
  做了官的柳开,对那些徒有其名的官员,自然看不惯,掐架斗狠是常有的事,谁敢在他面前耍横,拼着官不做也要剁人家的脚趾头!
  太宗朝第二次科考新科状元胡旦自命不凡,柳开做常州润州两州知州时,胡旦为两淮漕运秘监。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两位青年才俊,官场狂人走到了一起,好戏就开场了。
  胡旦模仿孔子《春秋》笔法,撰写了一部《汉春秋编年》,设立五始、先经、后经、发明、凡例等体例,形式如同圣人之作,无非是想借孔圣人的大名,炒作自己的新书。
  书成之后,在金山寺开了个读书会,请柳开前来一聚,给自己的新书做一番评价,谋个好口碑。柳开欣然前往,只打开了首页开篇,随便翻了几页,还没深入阅读,柳开的火就上来了,拔出身上佩剑斥责胡旦道:“你小子真是个扰乱纲常,乱名教的罪人啊!生民以来,谁能比得上孔夫子,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这样的经学大家也只是注释经典而已。你是何方神圣,胆敢剽窃圣经的书名、体例冠于编首。今日赐你一剑,教训一下你这狂妄无知之徒,以为后世之戒也!”
  说完,提剑就砍胡旦,吓得胡旦阔步摄衣,一路狂奔,逃到江边的船上,几次就差点被柳开的剑刺中了。柳开追到船边,船夫赶紧撑舟避开,柳开照着船帮砍了好几剑,还不解气。这和《水浒传》中好汉武二郎有啥区别,觉得不合规矩,必定打得你满地找牙,甚至血溅当场。
  雍熙二年(985),柳开因与监军争斗,由正五品上的右赞善大夫,贬为上蔡县令。无论你多狂,上面还有皇上。
  做官斗狠也就罢了,遇上自己喜欢的女子,柳开更是狂浪不羁,率性而为,不娶入门,誓不罢休。
  ◆ 皇上做媒
  宋人《事实类苑》载,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有一个近亲宗族被授予供奉官,任润州(今江苏镇江)监军。柳开做常州润州两州知州时,也刚三十岁出头,与钱供奉往来频繁。
  一日,柳开到钱供奉家中拜访,见墙上挂了一幅美人图,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柳开心生欢喜,便问这是哪一位?
  钱供奉道:“这是在下的舍妹,已经十五岁,正待字闺中,还未嫁人。”
  柳开一听,顿时喜上眉梢,道:“太好了,不要许配别人了,我丧妻有好些日子了,直接到我家做我的继室吧。”
  钱供奉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便推脱道:“家父此时奉诏入京,婚姻大事,当秉明父母才行,还是等家父回来,再商议婚姻之事吧。”
  柳开顿时不高兴了,“君何出此言,我柳某人,才高八斗,你我两家门当户对,一定不会辱没你们钱氏之门的。”于是,以最快的速度,请了媒人强行完成三书六礼,“不旬日而遂成礼”,把钱氏娶回家中。简直就像《水浒传》中强行“抢亲”的小霸王周通。
  钱供奉不敢拒绝,派人给父亲送信,让他到皇帝面前告御状,“乞上殿面诉柳开劫取臣女”。
  太宗也是个护犊子的主儿,闻听大笑:“大名鼎鼎的柳开,卿不认识吗?”
  钱父道:“不认识。”
  太宗道:“柳开可不得了,那是个真豪杰,你得了这么好的一个好女婿,就让朕给你家当这个媒人吧。”
  皇上都这么说了,钱父哪敢再言,只得拜谢而退。
  雍熙北伐时,柳开率领部下送军粮,快到涿州时,有一契丹酋长率一万骑与米信交战,相持不下。契丹人遣使求和,柳开对米信道:“兵法云:‘无约而请和,谋也’,彼将有谋,急攻之进步。”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我军可挥师猛攻,此战必胜。米信犹豫不决,你一个文官,懂什么兵法?
  过了两天,敌人引兵再来挑战,探马来报,辽人箭用完了,要到幽州去取箭,因此才用此求和之计。米信由此错失了一次绝佳的进攻机会。
  北伐之后,太宗感佩柳开的忠心,擢升他为殿中侍御史,贝州知州。君子馆之战过后,柳开上书,表示愿意参加边防的军队为国家效死,“虽身没疆场,臣之愿也!”
  文章可以惊鬼神,胆气可以詟夷夏。“貔貅十万师,盟津直北渡,塞上诸猛将,低头若首鼠。”领兵戍边十多年,在柳开眼中,天下就没有自己不敢干的事,天下就没有自己干不成的事。与其说柳开狂,不如说他是个大才!才大气粗。
  同张齐贤一样,都是能者多劳,敢于担当,为国为民,不惧生死。与张齐贤相比,柳开不是狂,“哥是更狂!”
  后人有诗赞曰:“堂堂柳先生,生下如猛虎。十三断贼指,闻者皆震怖。十七着野史,才俊凌迁固。二十补亡书,辞深续尧禹。六经皆自晓,不看注与疏。述作慕仲淹,文章肩韩愈。下唐二百年,先生固独步。”
  哪一个敢说读书人百无一用,柳开首先就不答应,如果不服,当心你的两个脚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