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五人一连挖了三天,终于把井打好了,当看到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特别激动。
  打井师傅们感慨的是,终于没有辜负大家几天来的努力,而陈家旺与小溪想的却是,终于用水自由了,再也不用苦哈哈的去村里打水喝了。
  看热闹人群想的是,什么时候也能在自家院中打口井,这样就不用去羡慕陈家了。
  陈父激动的是小儿子有出息,可以在家中打水井,想着再过几年,家中日子过起来,也一定打口水井,这样就不用去公共水井排队打水了。
  在陈家打井这三天,每天都是两荤两素四个菜,糙米饭管饱,外加小溪厨艺好,哪怕只是普通的萝卜汤都做得特别美味。
  如今水井打完了,明天就再也吃不到可口的饭菜,几个徒弟不禁有些失落。
  自己这几个徒弟哪点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能吃且贪吃,此时一看他们的表情,郑师傅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瞧你们这点出息,要是见到银子迈不动步也行,怎么你们偏偏另类,却是见到美食就流口水。”
  “师傅,谁让陈家媳妇做的饭菜好吃了,可惜的是明天我们就吃不到了。”其中被称为朱老二的汉子舔了舔嘴唇,笑嘻嘻的说道。
  “说来说去,还不是一个字,馋。”望着嬉皮笑脸的小徒弟,郑师傅拍了下他的头笑道。
  “师傅,要不我们问问陈家还有没有什么活计需要帮忙。”想到美味的猪头肉,和软烂的猪蹄,贾文哲不禁咽了下口水。
  剩下那两个徒弟虽然没有发言,但从他们连连点头附和的模样,就可以看出各个都是贪吃鬼。
  “真是拿你们没办法。”郑师傅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
  为了感谢打井师傅们,最后这顿饭做得特别丰盛。
  土豆炖兔肉,白菜炖粉条,萝卜大骨汤,干豆角炒肉,青椒炒鸡蛋,还有一盘炒酸笋。
  望着饭桌上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几个徒弟再也控制不住美食的诱惑,狠狠地吞了下口水,再也不去想这是不是最后一顿,而是想立马尝上一口看中的菜肴。
  对于几个徒弟看到饭菜后双眼放光的模样,郑师傅无奈极了,只能表示小溪的厨艺实在是太好了,令向来性格稳重的几个徒弟,来到陈家后,除了关心每天挖井的进度,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午饭晚饭吃什么。
  别说是徒弟们馋小溪的厨艺,就连郑师傅也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彻底沦陷了,最后几人都是扶着肚皮下的饭桌。
  望着师徒几人架着驴车远去的背影,陈家旺与小溪感慨颇多,她们觉得难怪人家打井的价格高。
  这打井的速度,估计也是再找不出第二家了,别的打井师傅七八个人干活,打好一口井最少也得要四五天。
  哪像郑师傅师徒五人,只是用了短短三日,就把活干完了,小溪觉得花这个价格,与其它打井队比起来,要合算多了。
  陈家打的这口井不知羡慕死了多少村民,也有人想去小溪家打水,但却被每年收取三百文的费用给惊到了。
  纷纷说小两口只认钱不认人,连乡亲们的血汗钱也赚,怕是想钱想疯了。
  三百文其实细算下来,每天一文钱都没有勾上,但村民却就觉得陈家旺与小溪冷血无情,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直到这话传到村长耳中,他立马察觉出小两口的意图,这摆明了就是不想让村民,去她家水井打水。
  人家既然买得起荒地驴车,又花二十多两打了水井,还能在乎村民那三瓜两枣。
  为此事村长谢富贵,还特意在祠堂召集村尾的住户开了一个会,意思就是人家花几十两打的水井,凭什么让大家白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家中打了水井,会喜欢村民每天过去占便宜嘛!
  做人贵在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倚老卖老,来要挟对方同意你的无理要求,人家如今的生活条件,会差你们那点水费嘛!
  摆明是两人不喜欢被外人打扰,才提出了这个看似要求,却又不是要求的要求。
  在村长的一番说教下,大家才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并表示以后再也不四处说小两口的坏话,打井风波很快就平息了,陈家旺与小溪也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宁静生活。
  但想到周掌柜订的酸笋还没有做,陈家旺特意带上一坛酒两包糕点,再次来到村长家。
  “家旺啊!是最近又有村民找你麻烦嘛!”
  当村长看到陈家旺拎着礼物再次登门,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又有人上门去陈家闹事。
  “叔,您误会了,我今天过来是想让您帮我宣传一下,家中收冬笋,每斤一文钱。”
  陈家旺把礼物放到堂屋的桌子上,笑着解释道。
  “冬笋?你打算收多少斤啊!”陈家把酸笋卖去府城的事情,村中现在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虽然冬笋不是很好挖,但只要勤快,每天还是会有些收入的,总比村民没事聚到一起,玩骰子,推牌九要强得多。
  想到可以变相制止村民赌博,村长立马站起身问道。
  “叔,周老板与我订了一千五百斤的酸笋,您也知道十斤冬笋也不过能出三四斤肉,所以保守估计也得收五千斤左右,才能剥够订货量。”
  “这么多……”得知订了一千五百斤,村长谢富贵惊呼道。
  本以为订个几百斤就已经很多了,没想到竟然这么多,同时也在心中感叹道:这陈家小子,怕是时来运转了。
  家中还有一大堆事要做,陈家旺与村长打过招呼后,也没多逗留把东西留下,就直接回去了。
  没过多久村长夫人,就从院外走了进来,得知陈家旺是过来让老头子帮忙传话,也是惊讶不已,也觉得对方是时来运转。
  村长的办事效率很快,不过两日村中就没有一人不知陈家收冬笋的事情,更是被一文钱的收购价给惊到了。
  虽然冬笋不如春笋秋笋那般好挖,但竹溪村因竹林而得名,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只要勤快肯定每天都会有收入。
  也是从这天起竹溪村的路上,再也见不到闲聊的人,因为但凡能走得动的村民,都上山挖冬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