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平定两镇
  赵思绾年少的时候,曾经去找左骁卫上将军李肃,想去他家里打工,给他做仆从,当时李肃正好要退休了,一退休就没有工资了,那个时候又没有退休金,家里负担就重了,所以就谢绝了,没有接受。
  李肃的妻子姓张,就是那个全家陪着朱温滚床单的张全义的女儿,她就问李肃,为什么没收下这个赵思绾?李肃说:“这个人目乱语诞,他日必为叛贼!”
  张氏说:“我的看法跟你一样,但是你现在回绝了他,他必然对你怀恨在心,一旦小人得志,必然会遭他报复,到那时候,咱们家恐怕没人能躲过他的毒手。不如多给他点钱财,让他另谋出路!”李肃听了,觉得妻子说的很对,于是就让人去把赵思绾叫来,给了他很多钱,赵思绾拜谢而去。
  后来赵思绾占据了长安,李肃恰好就住在长安城里养老,赵思绾就又去见李肃,还像以前那样,跪下来磕头。李肃赶紧起来避开,不受他的大礼,赵思绾年轻力壮,非要把李肃按在座位上,让他接受自己跪拜,还称李肃为恩公。李肃心想,谁是你恩公,我躲你都躲不开呢。嘴里勉强敷衍,心里实在是难受。好不容易等赵思绾走了,他就跟自己的夫人说:“我以前就说过,此人必叛,如今怎么样,应验了吧,他还来见我,还来感谢我,外边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喜欢他呢,这下子我也要受他牵连了,这可怎么办!”
  张夫人就说:“你何不劝他归国!”
  李肃说:“他现在已经是势成骑虎,怎么还能下得来!没退路了,我如果劝他,反而会惹得他疑心,那岂不是自己找死了。”
  张夫人说:“长安城虽然坚固,但是料想他必然不能久据。他如果离开这儿去其他地方,那也就不必说了,否则官军来攻城,总会有危急之日,那时侯你再跟他说什么,他也容易听进去,也就不会有什么后患了。”李肃一想,觉得妻子说的挺对,也没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赵思绾对李肃还真是挺上心,他现在成了长安城的老大了,就常常派人送来一些珍馐美味,还有皮袄、丝帛,李肃是既不好推辞,又不便接受,很为难。想来想去,总觉得这样下去,将来必然是凶多吉少,不如我自杀算了,自杀了他就不来了,免得以后连累了家里其他人,于是他找出毒药,就准备服毒自尽。
  他刚要吃药,就被张夫人给发现了,赶紧把毒药给抢了过去,老头没死成。等到长安被汉军围困,城里的粮食都吃完了,都开始吃人了,张夫人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跟李肃说:“你现在正好可以去劝他投降了。这事可不能再拖延了!”
  李肃听了老婆的话,于是就去见赵思绾,赵思绾倒履相迎,然后请李肃上坐,自己坐在下首陪着,说:“恩公您来我这,是不是可怜我赵思绾,想设法帮我解围啊,我愿意听您指教!”
  李肃心想,我可怜你,我想你赶紧死,我都快被你逼死了,但是嘴上却说:“你本来跟国家并没有什么矛盾,只不过是因为担心被问罪,所以才占了长安城,也就是为了自保而已嘛,现在国家三路出兵,都没有成功,你如果乘着这个机会,幡然悔悟,归顺朝廷,朝廷必然高兴,为了给其他两镇做个表率,就朝廷一定会保你富贵。你想一想,与其坐而待毙,还不如全身而退呢!”
  赵思绾说:“那如果朝廷不容我归顺,岂不是弄巧成拙了!”
  李肃说:“这个你不必担心,这件事尽管包在我身上。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朝廷也不是不知道我,如果你表明诚意,我再给皇帝写一道奏疏,为你辩解,朝廷应该不会不答应的!”
  赵思绾听了,思前想后,难以决断,这时候他手下有个叫程让能的判官,正好收到了郭从义的密信,已经有了投降的想法,于是他也乘着这个机会,顺着李肃的意思来劝赵思绾,跟他陈明利害关系: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滴。赵思绾最后终于还是被说动心了,于是就请程让能起草两份表章,一个是以李肃的名义,另一份是以赵思绾的名义,然后派使者去送给皇帝。过了十几天,使者回来了,报告说,朝廷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赦免了他,还要调他去其他地方做节度使。
  赵思绾大喜,这下子我成了正经国家干部了。不久,皇帝的圣旨到了,正式任命赵思绾为检校太保,调任华州留后。郭从义派人把话传到了城里,让赵思绾出城接受诏书,于是赵思绾脱掉铠甲,出了城,跪接了圣旨,然后又跟郭从义约定了行期,我收拾收拾,然后就去华州赴任。这个来传旨的郭从义就是前面刘知远进京的时候,先一步到了汴梁,逼着花见羞和李从益自尽的那个人。
  赵思绾回城里去收拾行李,郭从义就派兵跟着他一起进城,守住南门,那意思是:你既然已经投降了,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城门就不能老关着了,得赶紧往城里运粮,老百姓不能老这么饿着,其实就是整座城市由国家队接管了。
  赵思绾进城以后,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又犹豫了,开始磨磨蹭蹭,借口说自己的行装一时整理不完,请改个日期,往后延后几天再出发,然后他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郭从义感觉不对劲,就跟王峻商量,说:“看来,这狼子野心,终究是不可用,不如早点除掉,杜绝后患!”
  王峻不太赞成,说朝廷已经赦免了赵思绾,你现在要杀他,这事起码得要禀告郭威,请他定夺,咱俩这级别,做不了这个主。
  郭从义就派人来到河中行营,请求郭威批准他除掉赵思绾,郭威一口就答应了。郭从义得到了领导批准,心里有谱了,他就和王峻一起骑马进了城,带着部队,直接来到府署。派人进去召赵思绾出来,说:“太保要出发了,我们也没时间给你践行,就在这儿对饮一杯,以表达离别之意吧。”赵思绾没办法,只好出来,郭从义一声暗号,军士们冲上前去,直接把他拿下了。然后就开始搜捕他的家属,还有都指挥常彦卿,接着把这些人一起押到市曹,把他们全部枭首示众。赵思绾的家产全部抄没,一共查抄了二十多万贯,这些钱一半入库,一半用来赈饥。
  古代统计人口,到了一定年龄,可以去服徭役服兵役的男人叫做丁,具体年龄各个朝代规定的不太一样,比如清代,规定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子叫丁,要为国家服役、纳税。女子一般不需要服役纳税,叫做口,这两者合在一起,就叫做丁口。长安城里边的丁口,原来有十几万,现在就只剩下了一万多了。郭从义把李肃请来,请他主持赈济饥民。李肃自然是义不容辞,用了两天时间,把事情办完,然后去交待了这份差事,他回家以后,把这事跟张夫人一一说明,一对老夫妻心里这才踏实了,可以放心过日子了。
  现在赵思绾已经死了,郭威就不用再兼顾长安了,于是集中精力,不分白天黑夜率兵攻打蒲州城,他这一发力,全面进攻,蒲州城哪顶得住啊,很快外城就被汉军给攻下了,李守贞带着剩下的人退到了内城,郭威手下众将请求乘胜急攻,郭威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今日大功将成,就相当于抽干了水捞鱼,你们不必性急。”
  李守贞在内城之中,知道自己是难逃一死了,他就在府衙里边堆了些柴草,打算要自焚。但是自杀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拖了几天,他手下的一些将领已经顶不住了,直接开城投降了,有人去报告了李守贞,李守贞赶紧放火,他们全家都跳进了火里。说时迟,那时快,这时候汉军已经闯进了府衙,一看这情况,赶紧用水灭火,再一看,李守贞和他的妻子,还有儿子李崇勳,已经被烧死了,他另外几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只是被烟熏昏了,还没死,士卒们于是捡出李守贞的尸骸,砍了他的脑袋,死了也得让你当个无头鬼,不能便宜你,然后押着那几个还没死的子女,献到了郭威马前。
  ............
  知识卡片:
  李守贞这个人,在五代史中的分量并不重,不过这个人倒是挺有代表性,身上具备了那种军阀恶霸的典型特征,人品极坏。
  李守贞是个小人物,具体什么时候出生的都不知道,他是石敬瑭在河阳的时候提拔起来的,早先跟着石敬瑭立了些战功,他打仗发挥很不稳定,有时候挺勇敢,有时候又怂的不行。
  石重贵继位以后,杨光远勾引契丹人入侵中原,当时的朝廷派人去讨伐,其中就有李守贞,后来他杀了杨光远全家,杨光远手下有一个叫宋颜的人,把杨光远的金银财宝、美女宝马全部都献给了李守贞,李守贞发了一笔横财,就把这个人偷偷藏起来了。
  过了些日子,石重贵发了个诏命,说叛乱已经平定了,叛将的下属可以赦免。但是桑维翰却压着诏书迟迟不发,继续追捕那些叛乱的从犯。后来宋颜被人举报,被抓走杀了,李守贞为这事就和桑维翰结了仇。对桑维翰来说,他是为朝廷着想,除恶务尽。而李守贞可好,人家给了他一大笔钱,他就包庇叛将,跟中央领导结仇,而且他包庇叛将那还是在皇帝下诏赦免之前。从上面这件事就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这家伙贪财,第二,没有是非,第三,公私不分。他这种个性就注定了是个乱臣贼子的胚子。
  叛乱平定以后,朝廷拿出钱来,奖励士兵,史书上记载,说是给发了点茶叶还有名贵木料,木料可以换钱,茶叶算是劳保用品吧。李守贞是真行,他把茶叶换成了烂树叶子发给士兵们,把普通木头染了颜色当成名贵的红木发给大伙,这等于是贪污军饷。李守贞手下的士兵们非常生气,他们把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打了个包,挂在树上,指着骂,说这就是李守贞的脑袋。这事就说明,李守贞对自己的兵也是毫无感情,好的将领是爱兵如子,人家为了鼓舞士气,甚至把自己的俸禄都拿出来奖励给将士们,自己两袖清风。李守贞呢,刚好反着来。
  李守贞和杜重威过去还是好哥们,这俩人狼狈为奸,杜重威担任北面招讨使,李守贞是都监,他们带着兵走哪儿抢哪儿,祸害老百姓,士兵出去抢粮食,抢牲口,还放马吃庄稼。杜重威跟李守贞俩人一起装瞎看不见。杜重威当时是权臣、皇亲,李守贞是一门心思的抱大腿,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
  李守贞在京城,住的是过去杨光远的宅子,他巧取豪夺,把邻居的房子都抢过来,然后一扩建改造,就成他的了,结果他家的房子成了京城第一豪宅。
  就这么个货,骨子里就透着贪婪自私,性格决定命运,最终肯定是得不了善终,而且还得遗臭万年。
  贞这个字的意思是忠于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爹妈给他起这么个名字,当然是希望他做一个有节操的人,他可好,也真对得起他爹妈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