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郭威班师
  郭威进了城,查验了一下李守贞的家属,点了个名,发现还少了一个人,就是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于是他就命令军士们再到李守贞府中去找找。这时候李府的外厅已经被战火毁坏了,但是内室还比较完整。军士们进去一看,只见里边到处都是尸体,估计不少都是李守贞的亲兵,可能还有丫鬟仆人什么的,也不知道哪个是李崇训,只见堂上有一个女人,身着盛装坐在那,仪容不凡,丰采自若,毫不慌张。大家远看都以为是个木偶呢,走到跟前想仔细看一看,没想到那个女人突然大声呵斥,说:“你们不要过来!郭公和我父亲是旧交,你们怎么敢来惹我!”
  军士们一看,这女人不一般,虽然不知道她是什么人,但是看她气势非凡,仪态端庄,一个个都不敢上前,只好退出府门,去报告了郭威。郭威一听,也相当惊讶,就骑着马过来,想亲自看看是谁。那个女人一看郭威来了,这才下堂相迎,下拜施礼。郭威看着她有些眼熟,好像是有三分认识,但是一时又想不起来,于是就问她,你是谁家的丫头啊。那个女人很从容,回答了郭威的问题,郭威一听,又惊又喜,说:“你是我的世侄女啊,我怎么能让你受到牵连呢!我这就派人送你回娘家去。”那个女人神色凄然,说道:“我是叛臣家属,难逃一死,蒙您盛德,感恩不尽!但是侄女我和李崇训结婚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丈夫已经自杀了,可否让侄女我把他收殓了,作为永诀!如果您能答应,我来生做牛做马,再报您的大恩!”
  按当时的律法,叛乱的家属也是要受株连的,不过五代十国是乱世,带兵的将领手里权力极大,别说法律了,皇帝有时候也得对手下的大将睁只眼闭只眼,郭威放走一两个犯人家属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郭威看她这样子,楚楚可怜,心立马就软了,就让她指出李崇训的尸首,然后让自己手下的亲随去帮着把李崇训的尸体收殓掩埋了。这个女人等仪式都结束了,然后向郭威拜谢,郭威派兵护送着她回了娘家。
  那么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呢,其实说起来也并不陌生,原来她的父亲,就是兖州的泰宁军节度使魏国公符彦卿,她的祖父就是符存审。人家符家满门忠勇之士,一向很受人敬仰,在军中威望极高,所以郭威一听她是符家的后人,非常客气。
  民间曾经有一个传说,说李守贞有图谋不轨的心思的时候,曾经找了一些术士来给自己算卦,想给自己算算吉凶,当时有一个术士能凭声音断人吉凶。李守贞就把自己家的家眷全部叫出来,让他们每个人都发出声音,让这个术士给断一断。李守贞的家眷们一个个轮流出声,那个术士就在那一个一个地听,不一会轮到了李崇训的妻子,就是这位符氏少奶奶发言了,这个术士一听,大为惊讶,立马就跟李守贞说:“此人以后必然大贵,母仪天下!”
  李守贞一听,立刻就信了,于是就下定了造反的决心,他就没想想,为啥只有你儿媳妇为天下之母呢,为啥你媳妇不是呢。
  蒲州城的城池被郭威率领的平叛部队攻破之后,李守贞一看,没路跑了,于是全家自焚,葬身火窟。李崇训本来是打算先亲手杀了自己老婆孩子,然后再自杀,结果这位符氏藏了起来,李崇训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等不及了,他自己就先自杀了。这位符少奶奶因此才逃过了一死,被郭威派人送回到了兖州娘家。
  符彦卿见女儿平安回来,就写了封信给郭威,向他道谢,而且还让自己这个女儿拜郭威为义父。郭威也不推辞,就答应了,两家本来关系就不错嘛。但是符彦卿的妻子,就是这位符家小姐的母亲却说,自己这个女儿丈夫家都被灭族了,只有她一个人能活下来,这一定是神明佑护,不如削发为尼,做个佛门弟子,好好感谢佛祖保佑。符氏一听,摇着头说:“生死乃是天命,无缘无故的削发,真是何苦呢?”所以就没答应,后来这位符氏又改嫁了,嫁给了郭威的养子,后周世宗郭荣,也叫柴荣,还真的应验了那位术师的话,做了正宫皇后,真的是母仪天下。
  郭威攻克了河中,当然要查看一下李守贞的往来文书档案,这些东西还都在呢,没有被烧掉。结果这一查就发现,那些往来的信件当中,有的是和朝中大臣相勾结,有的是跟各个藩镇联络,信里边有很多话都是在指责朝廷,有很多悖逆的言语。郭威就打算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交给朝廷,秘书郎王溥就跟郭威说:“那些小鬼趁着黑夜,一个个争着跑出来,一看见太阳,立马就消散了,希望您把这些信都一把火烧了吧,以安定人心。”郭威一听,觉得这个意见很好,于是就把这些文件全都放火烧了。我估计这位王溥王秘书应该是看过《三国志》,这一招应该是跟曹操学的。
  郭威派人带了自己的奏章去向天子报捷。还把赵修己召回来,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掌管天文。赵修己就是前面劝李守贞不要造反,劝不住,就辞了官,自己回老家种地的那位,郭威觉得这是个人才,把他网罗到了自己手下。
  郭威还派兵四面搜捕李守贞封的丞相靖﨑、孙愿,枢密使刘芮,国师总伦等人,把这些人连同李守贞活着的子女,一起押入囚车,派兵押着送往京城。
  后汉皇帝刘承佑登上明德楼受俘,宣露布,这个露布是一种礼仪制度,皇帝打了胜仗以后要昭告天下,就把这个胜利的消息写在丝帛上,然后把它挂在一个高杆之上,这个东西就叫露布。
  百官都来向皇帝祝贺,刘承佑特高兴,随后下令,把这些人押着在京城游街示众,然后把他们都带到西市处死,把李守贞的脑袋挂到南市去。那时候的市场都是有大门的,每天定时开放,政府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宣布了,就会在市场的大门口贴告示,也经常在这处死一些国家重刑犯,目的也是杀一儆百。
  现在两处叛乱已经被平息了,只剩下了凤翔这个地方,王景崇还在那挣扎呢,估计随时也可以拿下。一说到王景崇我就叹气,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呢。
  朝廷就让郭威还朝,留下扈彦珂,让他镇守河中,这样一来,他华州的位子就空出来了,扈彦珂本来是华州节度使,朝廷就让老将刘词补上,又任命郭从义为永安节度使,同平章事。其他立有军功的将士,也都各有封赏。
  郭威奉诏回到了京师,安顿好部队,赶紧入宫见驾,要述职嘛。刘承佑当面对郭威慰劳了一番,还亲自斟了一杯御酒赐给郭威,郭威赶紧跪下喝了,然后磕头谢恩。刘承佑又让左右取出金帛衣服玉带鞍马之类赏赐给郭威。郭威说:“臣受命以来,只攻下了这么一个城,实在是不值一提,而且臣统兵在外,保卫京师、拨运军粮都是各位大臣在居中调度,这才能让我在外边专心致志的地剿灭叛乱,臣怎么敢独自一个人受这样的赏赐,请陛下把这些东西分赐给各位大臣吧!”
  刘承佑说:“朕也知道诸位大臣的功勋,我后面已经有了安排。这些东西都是赏给你的,你就别再推辞了。”郭威这才拜谢了皇帝,然后告辞出来。第二天早晨,郭威再次入朝,皇帝又打算让郭威兼任某地节度使,郭威又推辞说:“杨邠的职位在臣之上,他是我领导,他都没有受到这样的封赏,我怎么敢接受。臣蒙陛下厚恩,忝居枢密,帷幄参谋,不能和将帅们同例。史弘肇是开国功臣,一向参与军事,所以他可以兼领藩镇,臣万不敢受!”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跟第一线的将军们不能比,我就是出出主意,指挥指挥,人家那些将军是在一线流血牺牲的,所以他们可以兼任节度使,就像史弘肇这样的开国功臣,他们可以,我没那么大功劳,我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五代的时候,节度使基本就是个土皇帝,跟汉末三国时候的刺史太守什么的差不多,都是当地的割据势力,人财物军权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有那么点裂土而封的意思。刘承佑要让郭威兼任节度使,意思就是说,你除了在朝廷当官领俸禄,我再把一个地方封给你,让你当个小土皇帝,算是对你的犒劳,郭威一再推辞,说自己不敢当。
  .........
  知识卡片:
  李守贞造反的时候,封了个和尚做国师,这个人满嘴跑火车,就是个大忽悠。
  不过一提到国师,我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脑子里出现的不是和尚就是道士。这种思维反射跟我们从小看《西游记》有关系,有一集车迟国斗法,那三个大仙就是车迟国的国师。我记着上小学的时候还玩游戏,弄三个板凳坐三个同学,扮大仙,扮那个虎力大仙的,还要用红粉笔在头上写个王字。
  咱们历史上的第一位国师,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大师刘歆。国师是王莽政权设立的一个官职。这儿所说的经学不是学佛经的,而是学四书五经的,人家是正经的儒生。再后来,东汉朝廷里的太师,一般都是由最有名望的文人担任,当时把太师也叫国师。意思就是全国文化人的老师。
  到了南北朝时期,负责国家祭祀、礼仪、教育的国子祭酒,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那也是当时的大文人,他们也被称为国师。而佛教僧侣当国师,最早是在北齐,文宣帝高洋封法常和尚为国师,在北齐,本土的道教遭到了非常严重的压制,文宣帝还给自己弄了个印度称号,叫转轮圣王。
  到了唐代,官方宗教是道教,李世民封的国师是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个人都是道士,精通占卜、称骨算命、星象、风水堪舆、制药炼丹什么的,反正就是什么东西神他们就玩什么。
  到了武则天时期,由于武则天特别崇尚佛教,当时的国师是惠安和神秀和尚。唐朝从唐玄宗开始,往后好几个皇帝都拜了同一个国师,就是五台山的澄观和尚。
  五代十国的国师有佛有道。到了宋朝就没有国师这么一说了,但是宋朝整体上倾向于道教,有时候也把会看风水的道士叫国师,比如吴景鸾、赖布衣。
  到了元朝明朝,国师就成了一个尊号,一般封给吐蕃人。元朝最着名的吐蕃僧人八思巴就是忽必烈封的国师。他跟忽必烈的关系非常好,跟亲兄弟一样。到了清朝,国师就干具体事情了,主要负责蒙藏的佛教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