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将相失和
  到了乾佑三年初夏,边报来了,说是有辽兵又来入寇了,这帮家伙在河北一带横行不法,到处掳掠,闹得鸡犬不宁,严重影响了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皇帝刘承佑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家看看这事怎么弄。大家商议的结果是,派枢密使郭威领兵去坐镇邺都,统率各道兵马,准备抗击辽兵。史弘肇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说郭威虽然要离京去镇守邺都,也仍然可以兼任枢密使职务,你既当军区司令,这个国防部长还继续兼着。苏逢吉当然要反对,他说根据以往的惯例,这样做是不可以的,这不合规矩。
  史弘肇很生气,说:“做事贵在随机应变,怎么能一成不变地遵守以往的惯例呢,何况郭威兼任枢密使,这样才好便宜行事,使各个部队都敬畏服从他,他带兵也好带。你们这些文臣,怎么懂得战场上的机变!”苏逢吉挺害怕史弘肇,这货动不动就动手,所以不敢跟他当面硬刚,但是他心里不服气啊,所以退朝以后就跟别人说:“用内制外,这样是没问题的。但是如今呢,用外制内,这祸变恐怕就不远了!”他的意思是说,你郭威到了外镇做节度使,就是地方官了,结果你还管着全国的军事工作,这肯定得出事。其实他说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任何人权力都得受到一定制约,一个武将手里兵权太重,权利太大,就容易出状况。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郭威权力太大,除了皇帝,别人谁都管不了他,而皇帝又太年轻,大学没毕业,没什么政治手腕,更没有政治智慧,很幼稚。郭威很容易把他架空,到那时候皇帝就成摆设了。
  但是苏逢吉说这些都没用,没人听他的,皇帝第二天下了诏书,任命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任枢密使,河北所有的部队和财政都得听郭威调遣处置,只要见了郭威的文书,不得耽误。他这道诏书一下,给了郭威这么大的权利,老刘家的江山就危险了。
  这天晚上,宰相窦贞固设宴为郭威饯行,还邀请了朝中的权贵列座相陪,大家各敬了郭威一樽酒,这才归座。史弘肇一看苏逢吉也在座,就倒了满满一大杯酒,故意对郭威厉声说道:“昨日廷议,大家各抒己见,有所争论,兄弟我应该为你喝了这杯。”说完一饮而尽。他这是跟郭威表功呢:你看兄弟我,为了你,当着皇帝的面跟姓苏的都吵起来了。
  苏逢吉一看,你这是向我示威呢,也忍耐不住,举着杯子说:“彼此都是为了国事,何足介意!”我跟你们没私仇,咱都是为了工作。
  那边杨邠也举起酒杯,说道:“我觉得也是如此!”然后跟苏逢吉一起把酒干了。
  郭威一看,这几个人嘴上说的都是为了国事,好像意思是说都是对事不对人,但是这口气,火药味十足啊,他就有点过意不去,所以就出言解劝:咱都是国家干部,别老吵架,还是要团结,一起为国出力。
  史弘肇就开始人身攻击了,厉声说道:“安朝廷,定祸乱,靠的是长枪大剑,毛锥子有何用处?”枪杆子里边出政权,你们手里的笔杆子有个屁用。
  那边王章一听,不高兴了,于是就插嘴说道:“没有毛锥子,给士卒们的粮草军饷从哪儿出?老史你也未免太欺人了!”
  史弘肇一听,也知道自己刚才这句话打击面太大,也就不吭声了。
  这本来就是一个送行酒,结果这两帮人又吵起来了,窦贞固也是,在矛盾没有调和以前,这些人就不适合坐在一个酒桌上。双方都没有和解的意愿,坐在一起喝酒,肯定是加深矛盾。
  过了一会,酒席散了,大家一个个的都很不愉快,各回各家。第二天郭威入朝向皇帝辞行,他跟皇帝说:“太后随先帝多年,很有经验,陛下正年轻,有事还是要多听太后的意见,另外要多亲近忠臣直臣,远离那个奸邪之徒,善善恶恶,应该分清楚!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都是先帝的旧臣,他们对国家都很忠心,希望陛下能推心置腹,放心任用他们,遇事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就不会有什么失误了!至于疆场上的战事,臣愿意竭尽全力,不负陛下,请陛下不必担心!”
  刘承佑听了,很郑重地向郭威道谢,你放心吧,我都记住了。结果呢,等到郭威走了,刘承佑直接把郭威的话扔到脑后去了,忘了个干干净净,开始敞开了玩。朝中那些权贵一个个明争暗斗,斗得一天比一天厉害,这矛盾就越积越深,简直像是有不共戴天的大仇了,这就演变成党争了。
  有一天,王章摆酒设宴,宴请朝中权贵。酒至半酣,王章说咱们行个酒令吧,就拍手打拍子,如果谁打错了牌子,就罚酒一樽。大家都说没问题,唯独史弘肇说:“我不会玩这个,你们别为难我!”
  当时客省使阎晋卿正好坐在史弘肇身边,他就跟史弘肇说:“老史何妨跟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如果不会,可以先练习练习,这玩意不难,一学就会。”说着,就拍着手教他,史弘肇看了一会,好像有所领悟,也就答应了,说那行,我试试。于是大家就开始玩起来。等轮到史弘肇了,他毕竟是生手,还不熟练,就容易出错,就不免有些手忙脚乱,阎晋卿就在旁边指导他,史弘肇这才没有被罚酒。偏偏那个苏逢吉多事,冷笑着冒了一句:“身旁有个姓阎的,自然不用担心被罚酒了!”
  他这话还没说完呢,就听豁喇一声,震得杯盘乱响。随后就听史弘肇开骂了,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席上震动,是因为史弘肇拍桌子拍的。苏逢吉一看史弘肇变了脸,赶紧闭嘴。史弘肇却是不肯干休,扔了筷子站起身来,握着拳头就准备过去。
  苏逢吉一看,史弘肇要对自己动粗,赶忙站起来就往外跑,上了马一溜烟不见了。史弘肇这会就跟个小孩一样,还跟王章借宝剑呢,要去追上苏逢吉把他弄死。杨邠一看,这闹的太不像话了,就在旁边劝,说:“苏公是宰相,你要是杀了他,置天子于何地!你可得三思而后行啊!”
  史弘肇怒气未平,酒也不喝了,气哼哼地也上马走了。杨邠怕他再去追苏逢吉,也赶紧上马追出去,和史弘肇一起并马而行,一直把史弘肇送到家,然后他才告辞回家。
  这事吧,看起来好像挺奇怪的,苏逢吉虽然说话有点嘲弄的意思,但是好像也不至于让史弘肇发这么大脾气,要杀人吧。其实呢,这里边是有原因的。原来呀,史弘肇老家是郑州人,他出身农家,年轻的时候好勇斗狠,老是闯祸,但是乡里如果有什么不平之事,他也能锄强扶弱,爱打抱不平。
  他们家乡有一家酒店,里边有个失足女青年,姓阎,被当地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家给欺负了,史弘肇看不过去,于是就出手,花了一番力气,帮这位阎姑娘摆平了这件事。这位阎姑娘相当多情,一看这小伙子身体又好,还帮了自己大忙,这咋谢人家嘛,干脆,我以身相报吧,就成了史弘肇的情人了,而且还把自己存的私房钱都送给了他,让他去投军当兵,你这么爱打架,不当兵可惜了。史弘肇还真就听了她的话,就跑去当兵了。
  史弘肇这种人就适合在部队里混,打仗勇敢,不怕死,后来史弘肇做了小军官,他很感谢这位阎姑娘,俩人就结婚了。现在呢,在酒席之上,苏逢吉说你身边有个姓阎的帮你,其实人家指的是教他行酒令的阎晋卿,史弘肇估计是酒有点上头,思维已经不太清楚了,就觉得苏逢吉是在讥讽自己老婆过去是失足女青年,而且你还是靠着老婆的钱起家的,被人揭了短了,所以就怒不可遏。
  史弘肇跟苏逢吉他们以前就有点不对付,有事没事就拌嘴,现在史弘肇带着三分酒意,更是怒气上冲,还亏得苏逢吉练过,跑得快,才没被他打死。
  这件事发生以后,苏逢吉吓坏了,就打算调到外地去做官,我不在京城待了,有生命危险。但是他后来又一想:“我如果离开了京师,仇人只要一使坏,那我就成渣了。”于是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王章也闷闷不乐,也想离开京城,去做个地方官。还是杨邠安慰劝阻,这才算了。皇帝刘承佑听说了这件事,特地让宣徽使王峻摆了酒宴,劝他们两人和解,结果也没什么效果。